近日,2021年度河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獎結果正式公布,共評出一等獎30項,二等獎110項,三等獎135項,總計275項。
鄭州大學共有34項理論成果獲獎,其中,一等獎9項,二等獎13項,三等獎12項。一等獎獲獎數量位居全省首位,占比30%,獲獎數量與成果質量再創新高。獲獎成果充分反映了我校人文社科研究強勁的發展勢頭和創新能力。
獲得一等獎的分別是:商學院王海杰的著作《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報告(2017-2020)》、文學院魏華瑩的著作《賈平凹研究論衡》、新聞與傳播學院褚金勇的著作《從書籍到報刊:晚清文人的書寫轉型研究》、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韓良良的著作《區域差異與教育公平》、信息管理學院楊瑞仙的著作《學術虛擬社區知識交流效率測度研究》、哲學學院王路的論文“論關于認識本身的認識”、法學院苗連營的論文“中國‘憲法實施’的話語體系與演變脈絡”、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李忠漢的論文“治理重心下移的‘關系梗阻’及‘疏通路徑’”、歷史學院張國碩的論文“中國早期城址城墻結構研究”。
獲獎單位和數量分別為:法學院6項,商學院4項,文學院4項,歷史學院3項,新聞與傳播學院3項,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2項,馬克思主義學院2項,哲學學院1項,信息管理學院2項,教育學院1項,管理學院1項,外國語與國際關系學院1項,書法學院1項,體育學院(校本部)1項,國際教育學院1項,建筑學院1項。
學校高度重視此次申報工作,社科處精心組織,從各個環節嚴把申報成果質量關和意識形態關,有效地提高了申報成果的獲獎率。
河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是我省目前最高層次的哲學社會科學獎項,用以獎勵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領域做出較大貢獻、具有較高學術價值或應用價值的研究成果,是衡量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水平和科研實力的重要標志。